【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的意思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是什么意思】“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极其惨烈、令人难以接受,以至于让人无法直视或倾听。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争、灾难、暴行等极端情境下的惨状。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拼音 |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民不与,故人不得其死,而国不遂。”后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
含义 | 形容事情极其惨痛,令人无法直视或听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
近义词 | 惨不忍睹、触目惊心、不堪入耳 |
反义词 | 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
二、词语详解
- 目不忍视:眼睛不愿意看,表示看到的景象过于残酷或令人痛苦。
- 耳不忍闻:耳朵不愿意听,表示听到的声音令人震惊或不适。
这两个部分常常连用,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表达对某种现象的极度反感或同情。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战争惨状 | “战场上尸横遍野,真是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讲述社会问题 | “那些虐待儿童的事件,让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文学描写 | “他看着那幅画,心中一阵阵发紧,简直是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四、总结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事件或景象极其惨烈、令人难以接受。它不仅表达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不适,也反映了说话者对事件的深切同情或愤怒。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