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篇累牍的意思介绍】“连篇累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繁多、冗长,缺乏重点。该词源于古代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批评意味。在现代汉语中,它常被用来批评某些文章或报告过于啰嗦、重复,缺乏简洁性和逻辑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连篇累牍”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连篇累牍 | 指文章或讲话内容繁多,篇幅长,内容重复,缺乏重点。 |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连篇累牍,不能自已。”
- 近义词:冗长乏味、拖泥带水、堆砌辞藻
- 反义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二、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批评文章或演讲内容冗长 | “这篇论文写得连篇累牍,几乎没有实际内容。” |
描述报告或文件内容过多 | “公司提交的报告连篇累牍,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
用于文学或写作评价 | “他的作品虽然字数多,但内容空洞,显得连篇累牍。”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连篇累牍”是褒义词 | 实际上它是贬义词,强调内容重复、无意义 |
将其与“篇幅长”混为一谈 | “连篇累牍”更强调内容的重复和无重点,而不仅仅是字数多 |
误用于描述结构复杂的作品 | 如小说、长篇故事等,不应使用此词进行批评 |
四、总结
“连篇累牍”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批评文章、报告或演讲内容过于冗长、重复,缺乏条理和实质内容。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解其含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连篇累牍”不仅是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评价,也反映了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时间有限,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更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