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虞世南蝉古诗虞世南简述】一、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咏物诗,通过描写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描绘了蝉在高树上鸣叫、饮露而生的高雅形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借蝉之高鸣,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自信与对世俗偏见的不屑。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作者的志向与情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蝉》 |
作者 | 虞世南(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唐代初期,虞世南以文才和德行著称,此诗借蝉自喻,表达高洁志向 |
诗句内容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字词解释 | - 垂緌:指蝉的触须,形似下垂的冠缨 - 清露:象征高洁、纯净 - 流响:蝉鸣声 - 疏桐:高大的梧桐树,象征高洁环境 - 居高:身处高位或高洁之地 - 非是藉秋风:并非依靠外力(如秋风)来传播声音 |
主旨思想 | 表达诗人不慕荣利、坚守高洁品格的精神,以及对自身才华与品德的自信 |
艺术特色 |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对比手法(如“垂緌”与“流响”,“居高”与“非是藉秋风”) |
文学地位 | 唐代咏物诗代表作之一,影响后世文人诗歌创作 |
三、结语
虞世南的《蝉》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格的颂扬。它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留下了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