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仇雠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5-09-21 15:48:24

问题描述:

仇雠意思和来源是什么,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15:48:24

仇雠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仇雠”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敌人、仇人或敌对势力。这个词在历史、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为了更好地理解“仇雠”的含义及其来源,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义解析

词语 含义
仇雠 指敌人、仇人;也可指敌对势力或对立的双方。

“仇雠”由“仇”与“雠”两个字组成,两者意义相近,均为“仇人”之意。在古汉语中,“仇”多用于指个人之间的仇恨,“雠”则更偏向于群体或国家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词源与出处

出处 内容节选 解释
《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晋之好,今反为仇雠。” 表示原本友好关系因某种原因转为敌对。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怒,欲杀沛公,樊哙谏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关,功第一,不当诛。’项王乃止。于是项王与沛公约为兄弟,结为姻亲,后反为仇雠。” 描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从盟友变为敌人的过程。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卓与吕布有隙,遂为仇雠。” 反映了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为敌对关系。

这些文献表明,“仇雠”不仅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也常用于政治、军事领域,强调对立双方的关系。

三、现代使用与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仇雠”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文学、历史研究或正式文书中。其使用频率较低,但保留了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敌人”、“仇人”等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

“仇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深度的词汇,主要表示敌人或敌对关系。它源于古代文献,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的深刻认识。尽管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仍值得学习和了解。

项目 内容
词义 敌人、仇人、敌对势力
出处 《左传》《史记》《三国志》等古籍
用法 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较少使用
现代替代词 敌人、仇人、对手等
语言风格 书面语、文言色彩浓厚

如需进一步探讨“仇雠”在具体文本中的运用,可结合相关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深入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