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是什么意思】“焚琴煮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琴当柴火烧,把鹤煮了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或者大煞风景的行为,形容对美好事物的破坏和不珍惜。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焚琴煮鹤 |
拼音 | fén qín zhǔ hè |
出处 | 出自宋代黄庭坚《短歌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有旨酒,与子同悦;我有嘉肴,与子同食。今我不乐,谁当与之?……”后人引申为“焚琴煮鹤”。 |
释义 | 把美好的东西当作无用之物来毁坏或浪费,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批评行为不当、不珍惜美好事物。 |
近义词 | 浪费、糟蹋、摧残、破坏 |
反义词 | 珍惜、爱护、保护、善待 |
二、成语故事(简要)
“焚琴煮鹤”的典故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中,但真正广泛流传是宋代文人黄庭坚的作品。传说有人将名贵的琴烧掉做饭,把珍贵的鹤煮来吃,这种行为被视为对美好事物的极大浪费和破坏。
三、现实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焚琴煮鹤”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欣赏美、反而破坏美的行为。例如:
- 把一幅名画随意丢弃;
- 在公园里践踏花草;
- 对他人精心准备的礼物毫不在意。
这些行为都属于“焚琴煮鹤”的表现。
四、总结
“焚琴煮鹤”是一个富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人们要懂得珍惜和保护美好的事物,不要因为一时的无知或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古籍或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