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盲童安静如何触摸春天的故事,体会她内心世界的变化。
难点:感悟文章所传达出的生命意义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资料;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然后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视力,还能感受到这份美丽吗?”引出课题《触摸春天》。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2. 同桌互读检查发音是否准确;
3. 教师抽查部分学生朗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三)精读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 她是如何触摸春天的?
- 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2. 小组讨论交流以上问题的答案,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3. 全班共同探讨文章最后一段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分享一些关于残疾人士自强不息的真实故事,激励学生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五)布置作业
1. 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2.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五、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安静——热爱生活
创造缤纷世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策略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