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来的前一句是什么】“红杏出墙”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已婚女性与他人发生感情关系,也比喻事物超出原有的范围或界限。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红杏出墙”其实出自一首古诗,而它的前一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
“红杏出墙”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诗为: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是“红杏出墙”的前一句,意思是春天的美景无法被围墙所阻挡,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外。后来,这句诗被引申为“红杏出墙”,成为一种带有隐喻意义的表达。
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诗的来源和演变,以下是一个简明的对比表格:
二、表格展示
原文诗句 | 出处 | 作者 | 意思 | 后世引申义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 春天的景色无法被关在园中 | 表示美好事物无法被限制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 一枝红杏从墙外探出 | 引申为“红杏出墙”,指婚姻外遇 |
三、延伸说明
虽然“红杏出墙”现在多用于描述感情上的越界,但其最初的含义却是非常正面的,表达了自然之美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从诗意到俗语的演变,也反映了语言在历史中的变化过程。
因此,在使用“红杏出墙”时,除了要注意语境,也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学渊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红杏出墙”的前一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而这句话原本是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常用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