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呼号的意思】“奔走呼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四处奔走、大声呼吁,以表达某种诉求或主张。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社会运动、抗议活动或群众性行动中人们的积极表现。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奔走呼号 |
拼音 | bēn zǒu hū háo |
出处 |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也,天下之士,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故曰‘奔走呼号’。” |
释义 | 奔走:跑来跑去;呼号:大声喊叫。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大声呼吁。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群众性的活动,如抗议、集会、宣传等,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正义感。 |
近义词 | 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奔走相告 |
反义词 | 墨守成规、沉默不语、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社会运动 | 在环保、人权等社会议题中,人们奔走呼号,争取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
政治抗议 | 在一些国家,民众通过游行、集会等方式奔走呼号,表达对政策的不满。 |
商业宣传 | 企业为了推广产品,也会组织人员奔走呼号,吸引潜在客户。 |
公益活动 | 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奔走呼号,呼吁大家参与慈善事业。 |
三、情感色彩与文化意义
“奔走呼号”不仅是一个动作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公平、自由等价值的追求。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伟大的变革和社会进步,都是由无数人“奔走呼号”所推动的。
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或问题时,不应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发声,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
“奔走呼号”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和现实意义的成语,它不仅仅描述了人们的行为,更传达了一种责任与担当的精神。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