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越人歌》是中国古代一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情感表达的诗歌,最早见于《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后被收录于《乐府诗集》中。它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越地人民对贵族的敬仰与爱戴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与文化交融。
一、原文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其强。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划着船在江中游荡。 |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与王子同乘一舟。 |
蒙羞被好兮,不訾其强。 | 我虽蒙受羞辱,却受到他的宠爱,不敢说他强大。 |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 心中忧虑不断,但终于见到了王子。 |
山有木兮木有枝, | 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枝桠。 |
心悦君兮君不知。 | 我心里喜欢你,你却不知道。 |
三、赏析
《越人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表达了越地人民对王子的崇敬与爱慕之情。诗中“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情感的深沉。
此诗不仅展现了古代越地的文化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下层人民对上层人物的仰慕心理。尽管诗中没有直接表达爱情,但“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倾慕与无奈,极具感染力。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歌名称 | 越人歌 |
出处 | 《楚辞·宋玉对楚王问》、《乐府诗集》 |
作者 | 不详(可能为越地民间歌谣) |
体裁 | 民歌、抒情诗 |
主题 | 对王子的敬仰与爱慕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经典句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越地文化与社会关系 |
结语:
《越人歌》虽篇幅短小,却情感丰富、意蕴深远,是古代民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幅描绘古代社会生活与情感世界的画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