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上张丞相】《临洞庭上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望。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与士人情怀。
一、诗歌背景总结
《临洞庭上张丞相》是孟浩然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所作,当时他正值壮年,怀有报国之志,但仕途不顺。诗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引出对朝廷贤臣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诗歌内容概述
全诗如下: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分为四联,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三、内容分析(表格形式)
内容部分 | 原文 | 解析 |
第一联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描绘八月洞庭湖水位上涨,水面广阔,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象。 |
第二联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湖水蒸腾,使云梦泽显得更加辽阔;湖浪拍打,仿佛撼动岳阳城,突出湖水的气势。 |
第三联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表达了诗人想要有所作为却苦于没有机会,感到愧对盛世。 |
第四联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看到别人垂钓,自己却只能羡慕,暗含对功名的渴望和无奈。 |
四、艺术特色总结
1. 写景生动:诗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用词精炼,画面感极强,展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2.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3. 含蓄委婉:诗中虽未直接表达政治诉求,但通过“欲济无舟楫”等句,巧妙地传达了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4. 结构严谨:四联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结构清晰,语言凝练。
五、历史评价
后人评价此诗为“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既体现了孟浩然的高洁人格,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态。诗中“欲济无舟楫”一句,常被用来形容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处境。
六、结语
《临洞庭上张丞相》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唐代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