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翻译】《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赵策四》中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龙如何以巧妙的言辞劝说赵太后,让其同意让自己的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去齐国,以换取齐国出兵援助赵国。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触龙的智慧与口才,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策略与权谋。
一、文章
《触龙说赵太后》讲述的是赵太后因宠爱幼子长安君,不愿让他到齐国做人质,导致齐国拒绝出兵援助赵国。触龙以“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方式,从赵太后的母爱心理出发,逐步引导她认识到让长安君为人质的重要性,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赵国得以获得齐国的支援。
触龙的劝说方式非常讲究,他没有直接批评赵太后,而是通过谈论自己对儿子的关爱,引出赵太后对长安君的疼爱,从而让她意识到: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为孩子考虑长远利益。这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方法,是这篇寓言的核心思想。
二、翻译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触龙说赵太后 | 触龙劝说赵太后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
赵欲救之,而未得。 | 赵国想救援,但没有找到办法。 |
长安君者,太后爱之,而不肯令之往。 | 长安君是太后最宠爱的儿子,但她不肯让他前往齐国。 |
触龙言于太后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触龙对太后说:“老臣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比对长安君更胜一筹。” |
太后曰:“不然。夫爱之,欲善之。今吾以长安君为质于齐,而齐不救,吾何以自托于赵?” | 太后说:“不对。爱他,就想让他好。现在如果让我把长安君送去齐国做人质,而齐国却不来救我们,我怎么能在赵国立足?” |
触龙曰:“夫人之所倚者,非惟其亲也。昔者,晋献公以骊姬杀申生,而立奚齐;晋惠公以宠妾杀重耳,而立圉。此皆因爱而失道也。” | 触龙说:“人们所依靠的,不只是亲人。从前,晋献公因为骊姬杀了申生,立了奚齐;晋惠公因为宠爱妾室杀了重耳,立了圉。这些都是因为溺爱而失去正道。” |
太后曰:“然。” | 太后说:“对。” |
于是,太后乃许之,遣长安君之齐。 | 于是,太后答应了,派长安君去了齐国。 |
三、总结
《触龙说赵太后》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政治家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和策略,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爱不是纵容,而是为对方考虑长远的未来。触龙通过巧妙的语言艺术,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体现了“言之有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之道。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常用于教学和演讲中,用来强调沟通技巧与情感共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