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瓦剌是指哪个民族】在明朝时期,“瓦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名词,常出现在与蒙古各部相关的记载中。瓦剌并非单一民族,而是指当时活动于蒙古高原西部及中亚一带的一支蒙古族分支,后来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卫拉特蒙古人,也就是现代的厄鲁特蒙古人。
瓦剌在历史上曾多次与明朝发生冲突和交往,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期间,瓦剌成为重要的对手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瓦剌逐渐分化,并最终融入了蒙古族的多个支系之中。
一、
“瓦剌”是明朝时期对蒙古高原西部一支蒙古族的称呼,属于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主要分布在今中国新疆、内蒙古西部及中亚部分地区。瓦剌在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独立的政治势力,后演变为现代的卫拉特蒙古人,也被称为厄鲁特蒙古人。瓦剌在历史上曾与明朝有过多次军事和外交互动,是明代边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名称 | 瓦剌 |
所属民族 | 蒙古族(卫拉特蒙古人/厄鲁特蒙古人) |
活动地区 | 蒙古高原西部、新疆、中亚部分地区 |
历史时期 | 明朝时期(14-17世纪) |
与明朝关系 | 曾多次发生战争,也有通商、朝贡等往来 |
后期演变 | 逐渐分化,成为现代的卫拉特蒙古人(厄鲁特蒙古人) |
地理位置 | 主要分布于今中国新疆、内蒙古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瓦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蒙古族中的一个重要支系,其历史和文化对今天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构成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