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玉言是什么意思】“金口玉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说话非常有分量、权威性极强,尤其是指地位高的人所说的话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说话者的身份和话语的可信度与影响力。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口玉言 |
拼音 | jīn kǒu yù yán |
出处 | 出自《宋史·赵普传》:“太祖尝因事怒,欲杀一人,普曰:‘此非臣所知也。’上愈怒,普曰:‘臣虽愚,尚知此事不当。’太祖怒曰:‘卿何敢如此?’普曰:‘陛下以天下为己任,岂可轻言杀之?’太祖乃止。于是命左右取金瓶,赐普金,曰:‘卿之言,金口玉言,朕不敢违。’” |
释义 | 形容说话非常有分量、权威性强,尤其指地位高的人所说的话具有决定性作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常用于赞美权威人士的话语。 |
近义词 | 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金科玉律 |
反义词 | 轻言寡信、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官员发言 | 在会议上,领导的一句话往往被视为金口玉言,影响决策方向。 |
媒体报道 | 媒体常用“金口玉言”来形容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中,常用来形容皇帝或权贵人物的言语极具权威。 |
三、常见误区
1. 滥用场合:虽然“金口玉言”强调权威性,但不宜随意用于普通人的对话中。
2. 误解含义:有人误以为“金口玉言”仅指说话动听,实则更强调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3. 搭配不当:应避免与“信口开河”等贬义词混用,以免造成语义冲突。
四、总结
“金口玉言”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主要用于表达对权威人士话语的尊重和认可。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力和话语权的重视。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语境和对象,以确保表达得体、准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