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部分提问的四种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中,“划线部分提问”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被划线的部分提出问题,从而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划线部分提问”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巧。
以下是对“划线部分提问”的四种常见方式的总结:
一、直接提问法
定义:根据划线部分的内容,直接提出问题,通常以“什么”、“谁”、“哪里”等疑问词开头。
适用情况:划线部分为具体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信息。
示例:
原文:“小明今天去了北京。”
提问:“小明今天去了哪里?”
提问方式 | 特点 | 示例 |
直接提问法 | 问题简洁明了,直接对应划线内容 | 小明今天去了哪里? |
二、反问提问法
定义:将划线部分转换成反问句形式,引导读者思考。
适用情况:划线部分为观点、态度或评价性内容。
示例:
原文:“他不应该这样做。”
提问:“他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吗?”
提问方式 | 特点 | 示例 |
反问提问法 | 增强语气,引发思考 | 他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吗? |
三、扩展提问法
定义:在理解划线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问题,探讨原因、结果或影响。
适用情况:划线部分为现象、行为或结果。
示例:
原文:“因为下雨,比赛取消了。”
提问:“为什么比赛会取消?”
提问方式 | 特点 | 示例 |
扩展提问法 | 引导深入思考,拓展内容 | 为什么比赛会取消? |
四、对比提问法
定义:通过比较划线部分与其他内容,提出具有对比性质的问题。
适用情况:划线部分与上下文存在对比关系。
示例:
原文:“他很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
提问:“他的努力和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方式 | 特点 | 示例 |
对比提问法 | 强调差异,促进逻辑分析 | 他的努力和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 |
总结表格
提问方式 | 定义 | 适用场景 | 示例问题 |
直接提问法 | 根据划线内容直接提问 | 具体信息类内容 | 小明今天去了哪里? |
反问提问法 | 将内容转化为反问句 | 观点、态度类内容 | 他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吗? |
扩展提问法 | 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延伸提问 | 现象、行为、结果类内容 | 为什么比赛会取消? |
对比提问法 | 通过对比划线部分与其它内容提问 | 存在对比关系的内容 | 他的努力和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 |
通过掌握这四种“划线部分提问”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理解中更准确地抓住重点,提升答题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同时,这种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