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愁滋味原文】“年少不知愁滋味”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如下: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通过对比少年与成年后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人生阅历增长后对“愁”的深刻体会。年轻时不懂得真正的忧愁,只是为了写诗而“强说愁”;等到真正经历世事之后,才明白愁苦的沉重,却已无从诉说,只能用一句“天凉好个秋”来掩饰内心的无奈。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少年时期因缺乏生活经验,无法真正理解“愁”的含义,往往为了抒发情感而刻意表现愁绪;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人们开始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内心的复杂情绪,但此时却往往沉默寡言,不愿或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这种“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十分常见。许多人在年轻时充满理想与激情,对未来充满期待,却在步入社会后逐渐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与人生的无奈。正是这种从“强说愁”到“欲说还休”的转变,体现了人生的成长与成熟。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 |
出处 | 《稼轩词》 |
原文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主题 | 人生阶段与情感变化 |
情感对比 | 少年:强说愁;成年:识尽愁,欲说还休 |
现实意义 | 描述人生阅历带来的心理转变,反映成长过程中的无奈与沉默 |
这篇文章通过对辛弃疾原词的解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揭示了“年少不知愁滋味”这一主题背后更深层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