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权益法】在会计和财务领域,权益法是一种用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方法。它主要用于当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时,例如持股比例在20%至50%之间。权益法的核心在于,投资者需要根据其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份额,调整自身的账面价值,并反映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或亏损。
一、权益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权益法是会计中用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
应用范围 | 持股比例一般在20%至50%之间,且能够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
核心原则 | 投资者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并相应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方式
1. 初始投资时
投资者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若支付金额高于应享有的净资产份额,则差额作为商誉;若低于,则计入当期损益。
2. 后续计量
- 每个会计期间,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 若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投资者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非确认收入。
3. 减值测试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减值准备。
三、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
项目 | 权益法 | 成本法 |
核心原则 | 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利润或亏损 | 按初始成本确认,不随被投资单位盈亏变化 |
适用情况 | 具有重大影响(通常20%-50%) | 不具重大影响或控制(通常小于20%) |
投资收益确认 | 按比例确认 | 只有在收到股利时才确认收益 |
账面价值调整 | 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而调整 | 一般不调整,除非发生减值 |
四、权益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 缺点 |
更真实反映投资的实际价值 | 处理较为复杂,需要持续跟踪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 |
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成果 | 对于小股东而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 |
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和透明度 | 若被投资单位财务数据不实,可能误导投资者 |
五、总结
权益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适用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形。通过按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权益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的真实价值和收益情况。相比成本法,权益法在信息透明度和财务相关性方面更具优势,但也对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会计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权益法在具体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可结合实际财务报表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