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魏徵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谏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注重修身、纳谏、慎始慎终等十个方面。文章言辞恳切,逻辑严密,体现了魏徵作为忠臣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社稷的高度责任感。
以下为《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及翻译,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文章
《谏太宗十思疏》共分为十个要点,分别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谏”、“慎始慎终”等方面提出建议。魏徵认为,君主应当具备谦逊、节俭、仁爱、公正等美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德治国”的理念。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序号 | 原文 | 翻译 |
1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
2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想要国家安定的人,一定要积累道德和仁义。 |
3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也。 | 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长远,根不牢固却想树木长得高大,德行不深厚却希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
4 |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在处于忧患的时候,必定会诚心对待下属;一旦得志,就会放纵情感,轻视他人。 |
5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仇敌。 | 诚心待人,即使是异族也会成为一体;骄傲自大,即使是亲人也会变成敌人。 |
6 |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 何必费尽心思,代替臣下处理事务? |
7 | 彼皆有思,而臣独无,岂非无事乎? | 他们都有思考,唯独我没有,难道不是没有事情做吗? |
8 | 今以四海之大,而不能容一谏臣,岂非失策乎? | 如今拥有广大的疆土,却不能容纳一个进谏的大臣,难道不是失策吗? |
9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任,处于天地之间的高位,应当追求至高无上的德行,永远保持无边的福泽。 |
10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崇尚节俭,这就像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
三、总结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文章,魏徵通过十个核心观点,向唐太宗提出了深刻的治国建议。他强调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修养,以及如何通过自我约束和虚心纳谏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语言质朴,逻辑清晰,不仅反映了唐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治国参考。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尤其在强调领导力、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的场合中,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