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成语吗】“草船借箭”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大雾天气,用二十艘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
那么,“草船借箭”是否属于成语呢?下面我们从定义、来源、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草船借箭”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但它在现代汉语中常被当作一个固定表达来使用,具有一定的成语性质。它源于《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利用巧妙手段获取利益或资源的行为。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成语通常是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四字词语,而“草船借箭”是五字短语,不符合传统成语的格式。但因其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且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因此也被视为一种“类成语”或“俗语”。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四字结构) |
来源 |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非正史记载 |
使用频率 | 高,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 |
含义 | 比喻利用巧妙手段获取利益或资源 |
结构类型 | 五字短语,非四字结构 |
是否有固定搭配 | 一般单独使用,不与其他词搭配 |
是否有引申义 | 有,常用于比喻机智、策略性行为 |
是否有反义词 | 可能有“坐失良机”“错失良机”等,但无固定反义词 |
三、结语
“草船借箭”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具备成语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影响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对智慧与策略的推崇。无论是作为历史典故还是日常用语,它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