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是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依然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感人故事。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原文节选
> 《汉书·李广苏建传》节选:
> 武字子卿,少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匈奴,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十余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后数日,复遣陵至海上,谓武曰:“……今得杀身自明,死亦不恨。”……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翻译
> 苏武,字子卿,因父亲的功绩而担任郎官,后来逐步升任为栘中厩监。当时汉朝频繁征伐匈奴,双方经常派使者互相观察。匈奴扣留了汉朝的使者,如郭吉、路充国等十余人。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任命的常惠等人一同前往。到达匈奴后,单于派卫律召见苏武进行审问。苏武对常惠说:“如果我屈服于匈奴,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拔出佩刀自刺。卫律大惊,抱住他,急忙派人请医生来救治。……几天后,又派李陵到海边劝降,对苏武说:“……你现在可以杀了自己来表明心志,死了也不后悔。”……苏武在匈奴总共待了十九年,最初是以壮年出使,回来时已是满头白发。
三、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汉书·李广苏建传》 |
作者 | 班固(东汉) |
主人公 | 苏武 |
时间背景 | 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 |
事件概述 |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投降,最终返回汉朝 |
主题思想 | 忠诚、气节、坚贞不屈的精神 |
人物形象 | 苏武:忠诚、勇敢、坚定;卫律、李陵:劝降者 |
文学价值 | 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忠臣典范,常用于激励人心 |
四、结语
《苏武牧羊》不仅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充满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的文学作品。苏武在异域孤苦中坚守信念,用生命诠释了“忠”与“义”的真正含义。他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贞不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