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的典故和哪位古人有关】“东床快婿”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才貌双全、令人称羡的女婿。这个典故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与一位著名的古代文人密切相关。
一、典故总结
“东床快婿”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篇,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当时,会稽太守王导的侄女王孟姜(也称王羲之的夫人)要出嫁,王导希望找一个有才华、有身份的女婿。他邀请了多位名门子弟来家中做客,其中有一位年轻人坐在东边的床上,神情自若,举止从容,引起了王导的注意。后来王导得知这位年轻人正是王羲之,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从此,“东床快婿”便成为对王羲之的美称,也逐渐演变为对理想女婿的称呼。
二、人物与事件对照表
人物 | 身份/关系 | 事迹简介 | 典故出处 |
王羲之 | 东晋著名书法家 | 坐于东床,举止从容,被选为女婿 | 《世说新语·雅量》 |
王导 | 会稽太守 | 主持挑选女婿,最终选定王羲之 | 《世说新语·雅量》 |
王孟姜 | 王羲之妻子 | 被王导选中嫁给王羲之 | 《世说新语·雅量》 |
三、结语
“东床快婿”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才华与气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风骨的重视。这一典故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文化中对理想婚姻和人才的一种美好寄托。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