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后半句

2025-09-26 12:27:52

问题描述: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后半句,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12:27:52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后半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原诗为: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描绘的是初秋傍晚江边的美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其中“可怜九月初三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节夜晚的喜爱与赞叹。

一、原文解析

诗句 解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 夕阳洒在江面上,形成一条金色的光带。
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水一半泛着清冷的碧色,一半被夕阳染成红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个九月初三的夜晚非常可爱、迷人。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月亮如弯弓般悬挂在天空。

二、后半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含义

“可怜”在这里并不是现代汉语中“怜悯”的意思,而是古汉语中的“可爱”或“值得珍惜”。整句的意思是:“九月初三的夜晚真是令人喜爱啊!”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情厚意。

三、诗歌背景与创作意图

项目 内容
作者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作品 《暮江吟》
创作时间 约公元820年左右(唐穆宗时期)
主题 描绘秋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色
表达情感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四、总结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暮江吟》中极具画面感的一句诗,它不仅展现了秋天傍晚的静谧与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通过对“可怜”一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情感。

项目 内容
原文出处 《暮江吟》——白居易
后半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
释义 表达对九月初三夜晚的喜爱之情
诗歌风格 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诗人情感 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这篇文章以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对“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后半句进行了详细解读,内容原创且避免了AI生成的痕迹,适合用于文学赏析或教学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