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藤野先生的背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文章通过回忆自己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期间与藤野严九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这位恩师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本文不仅展现了鲁迅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与时代背景。
一、写作背景总结
鲁迅在1902年赴日本留学,最初学习的是医学,希望以此来救治国人的身体。然而,在仙台求学期间,他经历了“幻灯事件”——一次课堂上放映的影片中,中国人围观同胞被处决却无动于衷,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鲁迅的心灵,使他意识到仅靠医学无法拯救国民的精神。因此,他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走上了以文字唤醒民众的道路。
《藤野先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文章不仅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更是鲁迅对自己人生转折点的回顾。通过对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态度的描写,鲁迅表达了对学术精神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二、鲁迅写《藤野先生》的背景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藤野先生》 |
作者 | 鲁迅(周树人) |
写作时间 | 1926年 |
收录作品 | 《朝花夕拾》 |
写作动机 | 回忆留学经历,表达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感激 |
主要人物 | 藤野严九郎(鲁迅的解剖学老师) |
故事背景 | 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东北大学医学部) |
重要事件 | “幻灯事件”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
思想主题 | 对师恩的感激、对学术精神的尊重、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
历史背景 |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动荡,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 |
三、结语
《藤野先生》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散文,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思想转变的作品。鲁迅通过这篇文章,既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也揭示了自己从医学到文学的转变过程。这种由“救人”到“醒人”的思想转变,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