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意思是什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行动迅速、出其不意的场面,多用于军事、战斗或突发事件中。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拼音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zhī shì |
出处 |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曹操)曰:‘公(荀彧)之计,不如速战;不然,必为所制。’嘉曰:‘今兵虽少,若分兵守城,以待其至,则难矣。’太祖曰:‘善。’遂与嘉共议,乃遣使告孙权,令其引兵来会。于是诸将皆曰:‘不可。’太祖曰:‘彼若不来,吾当自往。’嘉曰:‘若彼不来,吾亦不往。’太祖曰:‘然。’于是嘉言‘迅雷不及掩耳’,遂决意而行。 |
含义 | 形容事情发生得极快,让人来不及反应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快速行动或出其不意的策略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雷霆万钧 |
反义词 | 循序渐进、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军事行动
“敌军突袭,我方毫无准备,真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 商业竞争
“这家新公司发展迅猛,市场反应强烈,简直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3. 自然现象
“暴雨倾盆而下,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真可谓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三、使用建议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在日常对话中。
- 可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可简化为“迅雷之势”。
四、结语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精妙之处。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要保持警觉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可用于描述那些出其不意、迅速果断的行为或事件。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