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牍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牍”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字,通常指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片或简札,后来也引申为书信、文书等。虽然“牍”字不常出现在日常口语中,但在一些成语或固定搭配中偶尔会出现。以下是关于“带‘牍’字的成语”的总结。
一、
“牍”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带有“牍”字的成语也非常少。目前较为常见的与“牍”相关的成语主要有“汗牛塞屋”和“牍尾之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而是具有特定语境的表达方式。
此外,在古文或诗词中,“牍”有时会作为书面用语出现,如“尺牍”、“书牍”等,但这些多为词组而非成语。
为了便于查阅,下面列出了一些与“牍”相关的内容,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二、带“牍”字的成语及解释(整理表)
成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说明 |
汗牛塞屋 | 形容书籍极多,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堆满屋子。 | 出自唐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其书满家,汗牛塞屋。” |
尺牍 | 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后泛指书信、信件。 | 常见于古文,如“尺牍往来”。 |
书牍 | 指书信、文书。 | 多用于古代文人之间的通信。 |
简牍 | 古代书写材料,即竹简或木牍。 | 如“简牍之学”。 |
三、结语
综上所述,真正意义上含有“牍”字的成语非常有限,多数是与“牍”相关的词组或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汇已经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历史或学术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牍”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或相关典故,可以参考《说文解字》或《古代汉语词典》等资料。
如需更多关于“牍”字的延伸知识或相关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