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是什么意思】“触类旁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论语·述而》:“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是:掌握了某一类事物的规律或知识后,能够推及到其他类似的事物,从而理解并掌握它们。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一个例子或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触类 | 接触到某一类事物 |
旁通 | 由此及彼,互相贯通 |
整体意思为:掌握了一种事物的规律后,能够推及其他类似的事物,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述而》:“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学习能力强,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
近义词 |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
反义词 | 孤陋寡闻、一知半解、死记硬背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学习中 |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可以解决多种类型的题目 |
工作中 |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时,能结合以往经验找到解决方案 |
日常生活 | 在生活中遇到新情况时,能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判断和应对 |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是“知道很多事” | 实际上强调的是“理解力”和“推理能力” |
把握不住“类”的概念 | 需要明确“类”是指具有相似规律或结构的事物 |
忽略实际应用 | 成语强调的是“应用”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
五、总结
“触类旁通”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学习中,也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贴士: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多思考、多联系、多总结的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触类旁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