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指什么】“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国家在脱贫攻坚战中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工作流程。该程序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办法,准确识别出需要帮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并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以便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一、识别程序概述
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指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和流程,对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信息核实、民主评议、公示审核等步骤,最终确定是否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二、识别程序的主要步骤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宣传动员 | 各级政府组织宣传,让村民了解识别政策和流程 |
2. 入户调查 | 村干部或扶贫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收集家庭基本信息 |
3. 信息采集 | 填写《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表》,包括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 |
4. 民主评议 | 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代表对申请家庭进行评议 |
5. 初步审核 | 村委会对评议结果进行初审,提出初步建议名单 |
6. 公示公告 | 将初步名单在村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
7. 上报审批 | 村委会将名单上报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县级部门 |
8. 建档立卡 | 经批准后,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 |
三、识别标准与条件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需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
- 无稳定收入来源或收入较低;
- 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
- 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
- 居住在农村地区,且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障政策。
四、注意事项
- 识别过程中要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防止“人情户”、“关系户”;
- 严禁虚报、瞒报、漏报情况;
- 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坚决剔除,避免资源浪费;
- 定期动态调整,确保识别结果真实有效。
五、总结
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一项系统性强、操作严谨的工作,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通过规范的识别流程,才能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从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该程序也为后续的政策落实、资金分配和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