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原文及翻译】苏武牧羊是汉代历史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汉朝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事迹。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一、原文(《汉书·苏武传》节选)
> 武字子卿,少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匈奴,数通使相窥观。匈奴单于初立,欲和亲,汉使以牛羊酒醴遗之。匈奴欲得汉使,遂拘留武及副中郎将张胜、常惠等。……
> ……
>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翻译
苏武,字子卿,因父亲的功勋担任郎官,后来逐步升任为栘中厩监。当时汉朝频繁与匈奴作战,双方经常互派使者观察对方动向。匈奴新立单于,想要与汉朝和好,于是汉朝派遣使者带着牛羊、酒和礼器前往。匈奴想得到汉朝使者,便扣留了苏武及其副手中郎将张胜、常惠等人。……
……
苏武到了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粮食供应断绝,他只能挖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吃。他手持汉朝的符节放牧羊群,无论睡觉还是起身都紧紧握着符节,节上的牦牛尾毛都脱落了。……
……
苏武在匈奴一共待了十九年,刚出去时正值壮年,回来时已是满头白发。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背景 | 汉朝与匈奴关系紧张,苏武作为使者被扣留于匈奴 |
人物角色 | 苏武:忠诚不屈的汉朝使者;张胜、常惠:随行人员 |
主要事件 | 被扣留、牧羊、坚守符节、十九年后归汉 |
象征意义 | 忠诚、坚贞、民族气节 |
历史评价 | 后世称其为“忠臣”的典范,成为中华文化中坚定意志的象征 |
原文出处 | 《汉书·苏武传》 |
翻译特点 | 简洁明了,保留原意,突出苏武的精神品质 |
四、结语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在异国他乡的十九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坚守。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信念、不改初心。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精神力量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