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踉跄跄的踉踉是什么意思】“踉踉跄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这个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踉跄”和“跄踉”,其中“踉踉”是其中一个部分,但很多人在使用时并不清楚它的确切含义。
一、
“踉踉跄跄”出自古代汉语,原本用于描写人行走不稳的状态。其中,“踉踉”和“跄跄”都是拟声词,用来形容脚步不稳、左右摇摆的动作。虽然现代人多将“踉踉跄跄”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但在字面上,“踉踉”单独来看,指的是步履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在实际使用中,“踉踉跄跄”往往用来形容人在醉酒、疲惫、慌乱或身体不适时的走路状态。此外,也可以引申为做事不够稳重、缺乏条理。
二、词语解析表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示例 |
踉踉 | liàng liàng | 形容脚步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他喝醉了,踉踉跄跄地走回家。 |
跄跄 | qiāng qiāng | 同样表示脚步不稳、摇晃的样子 | 她刚做完手术,走路踉跄。 |
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āng qiāng | 整体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他踉踉跄跄地跑进房间,显得很慌张。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选择:在描述人或动物走路不稳时,可使用“踉踉跄跄”。
2. 避免误用:不要将“踉踉”单独用于形容其他动作或状态,如情绪、思维等。
3. 口语与书面语:该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见,但更偏向于文学或描写性语言。
四、小结
“踉踉跄跄”的“踉踉”本意是形容步伐不稳、摇晃的样子,与“跄跄”构成一个整体,共同表达走路不稳的状态。了解其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