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手相庆名词解释】一、
“额手相庆”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用双手扶着额头,表示高兴和庆幸。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遇到喜事或困难解除后,表现出的喜悦和欣慰之情。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群体或个人在经历挫折、危险、失败之后,最终获得成功或转危为安时的情绪表达。其情感色彩积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口语中。
在使用过程中,“额手相庆”往往带有对过去艰难过程的回顾与对当前结果的肯定,因此在表达上更具深度和情感层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额手相庆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用双手扶着额头,表示高兴、庆幸 |
现代含义 | 形容因喜事或困难解除而感到高兴、欣慰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 |
使用场景 | 文学、新闻、日常口语等 |
适用对象 | 可用于个人或群体 |
近义词 | 喜出望外、如释重负、欣喜若狂 |
反义词 | 悲痛欲绝、心灰意冷、忧心忡忡 |
例句 | 经过数月的努力,项目终于完成,大家纷纷额手相庆。 |
三、结语
“额手相庆”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结果的期待和对过往艰辛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写作和表达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