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求去是什么意思】“挂冠求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古代文人或官员表达辞官归隐、主动离职的意愿。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官员摘下官帽(即“挂冠”),表示不再担任官职,并请求离开官场(“求去”)。它不仅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也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挂冠求去 |
拼音 | guà guān qiú qù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遂挂冠而去。” |
含义 | 指官员主动辞官,离开官场,归隐山林或过上闲适生活。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士大夫或有志之士因不满官场腐败、追求自由而辞职的行为。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挂冠”最早源于古代官员在辞官时,将象征官职的帽子摘下,表示不再任职。这一行为在古代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对官场生涯的彻底告别。“求去”则是请求离开的意思,整体表达出一种主动选择、不愿再被束缚的态度。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志士都曾使用“挂冠求去”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失望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苏轼等人都曾在仕途不顺时选择归隐,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文学创作。
三、现代应用与引申意义
虽然“挂冠求去”源自古代,但在现代仍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职场中感到压抑、希望回归本心、追求内心自由的人。尽管现代社会没有“官帽”这一实物,但“挂冠求去”的精神依然存在,比如辞职创业、转行发展、追求个人理想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挂冠求去”的现代体现。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挂冠求去”的关系 |
退隐江湖 | 表示退出社会,过隐居生活 | 与“挂冠求去”相近,强调归隐 |
功成身退 | 功成名就后主动退隐 | 更强调功成名就后的淡泊 |
落魄潦倒 | 指失意落魄的状态 | 不同于“挂冠求去”,更多是被动状态 |
五、总结
“挂冠求去”不仅是古代文人辞官归隐的象征,更是一种追求自由、拒绝世俗束缚的精神表达。它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也启发了现代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如何坚持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挂冠求去”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