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操韩愈原文及译文】《幽兰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琴曲辞,以兰花自喻,抒发了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怀。此诗虽为乐谱之辞,但其文辞典雅,寓意深远,体现了韩愈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一、
《幽兰操》通过描绘幽谷中的兰花,表达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决心。诗中借兰喻志,寄托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 兰花啊,芬芳美丽,香气四溢。 |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 不采摘它佩戴,对兰花又有什么损害? |
今天之旋,其谁与长? | 如今这花儿凋谢,谁能与它同长? |
美人之赠,聊可与娱。 | 美人所赠,暂且让我欢愉。 |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 早晨饮用木兰上的露水,傍晚吃着秋菊的花瓣。 |
虽萎绝其亦荣,岂害我之平生? | 即使枯萎凋零,也依然有它的光彩,难道会妨碍我的一生? |
惟夫兰之为草,不争于众芳。 | 只有那兰草,不与百花争艳。 |
既无艳色,又无馨香。 | 既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浓郁的香气。 |
虽处幽谷,不改其芳。 | 虽然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也不改变它的芳香。 |
世无知者,吾独知之。 | 世上没有人了解,只有我懂得它的价值。 |
三、创作背景与意义
韩愈作《幽兰操》,表面上是写兰,实则借兰自喻。他身处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不改初心,坚持正道。诗中“虽处幽谷,不改其芳”正是他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
四、结语
《幽兰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不仅是韩愈个人情怀的抒发,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通过对兰花的赞美,韩愈传达出一种独立不屈、清高自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