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含义】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项羽所作的《垓下歌》。这两句诗是项羽在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的绝境中所吟诵的,表达了他对自身英雄气概的自豪,以及对命运无常、时运不济的悲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意指自己有移山之力,气势足以压倒天下,表现出项羽当年的英勇与自信;而“时不利兮骓不逝”则表明虽然他有超凡的力量,但天时不利,连心爱的乌骓马也不再听从指挥,象征着失败和无力回天的无奈。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项羽个人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历史变迁中英雄人物的命运起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表格展示
内容 | 解释 |
出处 | 《垓下歌》——项羽所作 |
作者 | 项羽(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将领) |
诗句原文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字面意思 | 力量可以拔起高山,气势可以超越世人;但时运不济,乌骓马不再奔跑。 |
深层含义 | 表达了项羽对自己英勇无畏的肯定,同时感叹天命难违、时局不利的悲凉心境。 |
情感基调 | 悲壮、哀婉、无奈 |
历史背景 | 垓下之战后,项羽被刘邦围困,最终自刎乌江。 |
文学价值 |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悲壮诗篇,体现英雄末路的悲情。 |
文化影响 | 后世常用来形容英雄失势、时运不济的情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
三、结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不仅是项羽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命运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与非凡的才华,若遇时不顺,也可能难逃失败的命运。这句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