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忽传收蓟北全诗解释】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得知战乱平息、国家恢复安定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一、诗歌原文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
这首诗以“忽传”二字开篇,表现了诗人得知捷报时的惊喜与激动。接着通过描写自己和家人的反应,展现出内心的喜悦。后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诗歌解析表
诗句 | 字面意思 | 情感/寓意 |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在剑外突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 表达惊喜与振奋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初听到消息时,眼泪打湿了衣裳 | 表现内心的激动与感慨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回头看妻子,她的忧愁在哪里 | 表示喜悦情绪取代了之前的忧虑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把诗书随便一卷,高兴得几乎发狂 | 表现极度的喜悦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白天要唱歌,晚上要痛饮 |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和青春一起回家乡 | 表达归乡的愿望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从巴峡穿过巫峡 | 描绘归乡的路线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然后从襄阳前往洛阳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四、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诗人用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
2. 结构严谨:全诗八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
3. 语言简练: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五、历史背景
此诗创作于公元763年,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之际。杜甫当时正在四川(剑外),听到朝廷收复河北(蓟北)的消息,内心激动不已,写下此诗。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期盼。
六、总结
《剑外忽传收蓟北》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国家动荡时期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