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中促织是什么意思】《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秋夜中,因听到落叶声和江风而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中“促织”一词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之一。
一、
“促织”在古诗《夜书所见》中指的是蟋蟀。古人常将蟋蟀称为“促织”,因其鸣叫时声音急促,仿佛在催促纺织,因此得名。在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一句,描写的是孩子们在夜晚捉蟋蟀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童趣与生活气息。
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通过“促织”的出现,诗人巧妙地将秋夜的寂静与孩子的欢笑联系起来,使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在诗中的作用 | 作者情感 |
促织 | 蟋蟀 | 描写儿童玩耍的情景 | 表现童趣与生活气息 |
夜书所见 | 在夜里看到的景象 | 诗题,点明写作背景 | 抒发思乡之情 |
挑促织 | 捉蟋蟀 | 生活细节,增强画面感 | 增添诗意与温情 |
三、结语
“促织”在《夜书所见》中虽为一个简单的意象,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反映了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让整首诗更显生动、真实。通过对“促织”的理解,我们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笔下的秋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