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人愿相关的成语】“封人愿”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讲述的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胜利后,想要封赏有功之臣,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封人愿”被引申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带有遗憾和未竟之意。在汉语中,有一些成语与“封人愿”的精神内涵相呼应,既表达了对功业、地位的向往,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以下是一些与“封人愿”相关的成语及其释义与出处: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壮志未酬 | 指宏伟的抱负尚未实现,常用于形容有才华的人怀才不遇。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表现,一旦做出惊人的成绩。 | 《史记·滑稽列传》 |
有志难伸 | 心中有志向却难以实现,多用于表达理想受阻。 | 《宋史·岳飞传》 |
遗恨千古 | 指留下深深的遗憾,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 《后汉书·王符传》 |
功成身退 | 指功业完成之后,主动退出权力中心,归隐山林。 | 《老子》 |
望尘莫及 | 看到前面的车轮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 《后汉书·马援传》 |
抱憾终生 | 因未能实现愿望而终身遗憾。 | 《红楼梦》 |
怀才不遇 | 有才能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 《史记·屈原列传》 |
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挣扎。正如“封人愿”所体现的那样,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许多人在奋斗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与失落。
总结来看,“封人愿”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坚定信念,也要接受现实的考验。而上述成语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