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原文】《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中秋之夜的月色与思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秋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内容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地白”、“冷露”、“桂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没有直接说出“思乡”,却处处流露出深切的秋思。
三、诗歌分析表
诗句 | 解析 | 意象与情感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地白”形容月光洒满庭院,显得明亮而清冷;“树栖鸦”写出夜深人静,乌鸦在树上栖息的场景。 | 清冷、寂静,渲染中秋夜的宁静氛围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冷露”表现夜间的寒气,“湿桂花”点出中秋时节的植物,暗示节日气氛。 | 清凉、幽静,带出淡淡的哀愁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人们都仰望明月,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对远方的思念。 | 群体心理,突出中秋共赏明月的传统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对亲人是否也在思念自己的疑问,情感含蓄而深沉。 | 思念、孤独,引发读者共鸣 |
四、结语
《十五夜望月》虽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王建诗歌的风格特点。它不仅是对中秋夜景的描绘,更是对人间情感的深刻表达。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月夜之美,更能体会到诗人那份深藏于心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