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意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一句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它原本描述的是周瑜在准备火攻时,虽然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但缺少了一个关键条件——东风(即东南风),最终借助诸葛亮借来的东风成功火烧曹军战船。
如今,这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事情已经准备妥当,只差最后一个关键条件或时机即可成功。它强调了“万事俱备”与“只欠东风”之间的微妙关系,说明即使一切条件都满足,仍需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才能实现目标。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 |
原意 | 周瑜已做好火攻准备,但缺少东风,后借诸葛亮之力获得东风,成功火攻 |
现代含义 | 比喻事情已准备齐全,只差最后一步或关键条件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工作、计划、项目等接近完成,只需等待一个关键因素 |
引申意义 | 强调“时机”、“条件”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
文章内容(降低AI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个简单的成语,但实际上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生哲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决定天下格局的一场大战。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帅,早已安排好火攻的策略,甚至准备好了船只和火油,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然而,当时正值冬季,江面上风向不利,无法让火势蔓延。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智慧,借来了东风,帮助周瑜完成了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万事俱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外部条件——也就是“东风”。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收集了足够的资源、训练了团队,但如果缺乏一个重要的变量,比如市场机会、政策支持或者天气变化,那么再好的准备也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那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却还在等待一个关键契机的人或事。无论是创业、考试、比赛,还是人生的某个转折点,这句话都能很好地表达出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
当然,也有人认为,“东风”不只是外在的因素,有时候也是内心的信念、勇气或者灵感。正如古人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某些情况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样可以成为“东风”。
总的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做好准备固然重要,但抓住时机、把握关键,才是走向成功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