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啥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制度或事物,不愿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甚至明知其有缺陷也不愿改变。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强调的是保守、僵化和缺乏创新精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抱残 | 拥抱残破的东西,比喻坚持不合理的旧事物 |
守缺 | 守着缺陷,不肯改正 |
总体含义 | 固守旧有、不思改进,缺乏进取精神 |
二、来源与出处
“抱残守缺”最早出自《汉书·刘歆传》:“今学者多言无为,而欲以守缺,非也。”后来在《后汉书》中也有类似的用法,用来批评那些不思变革、墨守成规的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
反义词 | 开拓进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
四、使用场景
- 工作场合:某员工长期使用过时的办公软件,不愿学习新工具。
- 教育领域: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方式,拒绝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 社会现象:某些行业对新技术反应迟钝,阻碍了发展。
五、总结
“抱残守缺”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提醒人们要勇于面对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固守旧习往往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只有敢于打破陈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我提升和突破。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