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捞针的意思是什么】“大海捞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寻找一根极小的针,比喻目标非常渺茫,努力也难以成功。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大海捞针 |
拼音 | dà hǎi lāo zhēn |
近义词 | 痴人说梦、海底捞月、无济于事 |
反义词 | 事半功倍、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做某件事难度极大,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
出处 | 《永乐大典》引《朱子语类》:“如在大海中捞针,如何得见?”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大海捞针”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比喻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微不足道的针,强调其难度极高。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无奈或讽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或学习 | “他想在这么多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简直是大海捞针。” |
日常生活 | “她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结果发现这比大海捞针还难。” |
文学作品 | “在这片混乱的局势中,找到真相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 |
四、总结
“大海捞针”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它不仅表达了对目标的无奈,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投入。虽然成语本身带有消极色彩,但在适当语境下也能起到警示和反思的作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海捞针”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经典表达,更是生活中一种现实的写照。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