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全诗翻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出自唐代诗人陶渊明的《挽歌辞》之一。这句诗表达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人世间的冷暖无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全文翻译与。
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翻译:
亲人或许还在悲伤,但其他人早已唱起歌来。
人死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将身躯寄托于山陵之间罢了。
二、诗歌背景与主题分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但他在晚年也写了一些关于生死、人生哲理的作品。《挽歌辞》便是这类作品中的一篇,表达他对生命终结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比“亲人之悲”与“他人之乐”,揭示了世人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诗人并不因死亡而感到恐惧,反而表现出一种超脱和豁达。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挽歌辞(陶渊明) |
出处 | 《陶渊明集》 |
原文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翻译 | 亲人或许还在悲伤,但其他人早已唱起歌来。人死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将身躯寄托于山陵之间罢了。 |
主题 | 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反映人生无常与世态炎凉 |
思想内涵 | 表达诗人面对死亡时的豁达与超脱,体现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情感深沉却不失从容 |
诗歌结构 | 四句短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四、结语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终点终将到来,面对死亡,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陶渊明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最深刻的哲理,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