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而去之的意思是什么】“委而去之”是一个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的成语,原文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坚固的城墙、深广的护城河、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粮食,但如果士兵们不团结、人心涣散,最终也会放弃城池逃跑。因此,“委而去之”常用来形容在不利的情况下,放弃阵地或退守的行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委而去之 | wěi ér qù zhī | 放弃并逃走 | 《孟子·公孙丑下》 |
二、字面解释
- 委:舍弃、放弃。
- 而: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然后”。
- 去:离开、逃走。
-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城池或阵地。
合起来,“委而去之”就是“舍弃它然后逃走”的意思。
三、引申含义
“委而去之”不仅用于军事领域,也可用于比喻在面对困难或失败时,选择撤退或放弃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无奈或策略性的意味,强调在无法坚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军事战争 | 敌军势大,我军委而去之。 | 表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撤退。 |
工作项目 | 项目进展不顺,团队决定委而去之。 | 比喻放弃一个难以继续推进的项目。 |
个人生活 | 面对挫折,他选择委而去之。 | 表示面对困境时选择退出或逃避。 |
五、与相近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委而去之”的区别 |
退避三舍 | 主动后退以避开敌人 | 更强调策略性撤退 |
投降叛变 | 放弃抵抗,向敌人投降 | 更具背叛性质 |
舍生取义 | 为了道义牺牲生命 | 强调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 |
六、总结
“委而去之”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原意是指在战争中因缺乏民心而放弃城池。后来引申为在不利情况下选择撤退或放弃的行为。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战场上的战术撤退,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选择。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古代文化中对“人和”与“士气”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