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见罗敷】一、
《行者见罗敷》是汉乐府诗中的一篇经典作品,出自《乐府诗集》,原题为《陌上桑》。该诗通过描写一位采桑女子——罗敷的美貌与智慧,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德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诗中,一个过路的“行者”在田间偶遇罗敷,被她的美丽所吸引,试图对她进行调戏,但罗敷以机智和坚定的态度回应,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展示了她聪慧的一面。全诗语言质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是对女性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的肯定。它体现了古代文学中“以美育人”的思想,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行者见罗敷(原题《陌上桑》) |
作者 | 汉代无名氏(属汉乐府诗) |
体裁 | 乐府诗、叙事诗 |
创作背景 | 汉代民间流传的诗歌,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
主要内容 | 一位采桑女子罗敷在田间被过路行人调戏,她以机智应对,展现智慧与尊严 |
主题思想 | 赞美女性的美丽与智慧,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尊严 |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自然,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欣赏及对品德的重视,具有教育意义 |
影响 | 成为后世文学中描写女性形象的重要参考,广为传诵 |
三、结语
《行者见罗敷》虽为古代诗歌,但其传达的价值观和人性光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应保持自尊自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追求内在的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