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无动于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某些事情时,内心毫无反应,表现出冷漠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对他人遭遇、事件发展等缺乏情感共鸣或行动意愿的情况。
一、
“无动于衷”字面意思是“没有被触动”,引申为“对事情漠不关心、毫不在意”。它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他人困境、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时,表现得冷淡、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的人或态度。
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强调一种情感上的“麻木”或“迟钝”。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含义 | 对事情漠不关心,毫无反应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成语,无明确古籍出处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心如铁石 |
反义词 | 感同身受、热心肠、情真意切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人对某种情况的冷漠态度 |
示例 | 面对贫困儿童的困境,他却无动于衷。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社会现象:在看到新闻报道中有人遭遇不幸时,有些人选择无动于衷,甚至嘲笑。
- 职场环境:同事遇到困难时,上司却无动于衷,不给予帮助。
- 个人行为:面对家庭成员的求助,某人却无动于衷,不愿伸出援手。
四、注意事项
- “无动于衷”多用于贬义,表达对他人的冷漠态度的批评。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面或中性语境中误用。
-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搭配其他词汇增强语气,如“冷眼旁观、毫无反应”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无动于衷”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