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欲不胜簪什么意思】“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绪满怀,以至于头发稀疏、无法用簪子固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焦虑。
一、
“浑欲不胜簪”是杜甫在《春望》中描写自己因战乱和国家动荡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其中,“浑欲”意为“几乎想要”,“不胜簪”则是“无法插住簪子”,整体意思是:头发已经稀少到几乎无法用簪子固定。这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诗句原文 | 表达情感 |
浑欲 | 几乎想要 | 杜甫《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表达诗人极度焦虑、无力感 |
不胜簪 | 无法插住簪子 | 杜甫《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形容头发稀疏,无法固定,象征精神疲惫 |
白头搔更短 | 头发变白,抓挠后更短 | 杜甫《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表现诗人因忧思而衰老 |
春望 | 诗题 | 杜甫 | 《春望》 | 表达对春天景象的感慨,实则抒发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三、延伸理解
“浑欲不胜簪”不仅是对个人状态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杜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这种情绪通过“浑欲不胜簪”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
此外,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国难时的精神状态——虽有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只能以诗言志,寄托哀思。
四、结语
“浑欲不胜簪”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描绘了诗人衰老的形象,更深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无尽忧虑。通过这一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文学魅力,也能体会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