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的意思是什么】“勃然大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突然非常生气、愤怒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受到刺激或遇到不公时,情绪迅速爆发的情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勃然大怒 |
拼音 | bó rán dà nù |
释义 | 形容人突然非常愤怒,情绪激动。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勃然大怒。”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某人情绪激烈、愤怒至极。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怒不可遏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老板看到报表错误后勃然大怒,立即要求重新提交。 |
家庭生活 | 孩子弄坏了父亲的收藏品,父亲勃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他。 |
公共场合 |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他勃然大怒,上前制止。 |
三、注意事项
- “勃然大怒”强调的是“突然”的愤怒,与“怒火中烧”等词相比,更突出情绪的爆发性。
- 在日常口语中,虽然可以使用,但不如“生气”、“发火”等词常见。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过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误用。
四、总结
“勃然大怒”是汉语中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情绪。它不仅体现了情绪的强烈程度,还暗示了情绪变化的迅速性。在写作或表达中,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