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卜昼卜夜”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事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甚至到了不分昼夜的地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做事非常谨慎、认真,也隐含了对事情结果的极度关注和焦虑。
一、
“卜昼卜夜”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良。……幽王乃命,卜夫龟兆,以观天意。”后世引申为对事情进行反复占卜、推算,以求得最佳结果。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极高,甚至到了不分昼夜地考虑和准备的程度。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深思熟虑、执着追求的态度。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卜昼卜夜 |
拼音 | bǔ zhòu bǔ yè |
出处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
含义 | 形容对某事反复推敲、反复思考,不分昼夜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高度关注与慎重态度 |
近义词 | 反复斟酌、夜以继日、深思熟虑 |
反义词 | 轻率从事、草率决定、敷衍了事 |
例句 | 他为了这次考试,卜昼卜夜地复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决策时的专注与严谨 |
三、延伸理解
“卜昼卜夜”虽源于古代占卜文化,但其内涵已超越原始意义,成为一种精神状态的象征。它不仅表达了对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待人生大事的审慎态度。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借鉴,尤其是在面对重要抉择时,适度的“卜昼卜夜”有助于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探讨“卜”字在古代文化中的多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