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的意思是什么】“不肖”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表示对人的贬义评价。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到。理解“不肖”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文语境和文化背景。
一、
“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引申为“不成器、不贤能、不孝顺”。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品低劣、行为不端或缺乏才能的人。在古代,常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批评,或他人对某人的贬称。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色彩。
此外,“不肖”也常作为自谦之词,如“不肖子孙”,表示自己或后代不够优秀,有愧于祖先。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肖 |
拼音 | bù xiào |
字面意思 | 不像、不成器 |
引申含义 | 不贤能、不孝顺、不成才 |
使用场合 | 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自谦用语 |
常见搭配 | 不肖子孙、不肖之子、不肖之人 |
语气色彩 | 贬义、道德批判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 |
自谦用法 | 如“不肖子孙”、“不肖后人” |
三、延伸说明
“不肖”一词源于《论语》等经典文献,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子女应尽孝道。若子女不孝、不敬,便可称为“不肖”。
在古代社会,家族观念极重,“不肖”不仅是个人的耻辱,也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声誉。因此,这个词承载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四、结语
“不肖”虽是较为古老的词汇,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道德观念依然值得我们关注。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与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