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莫开的前一句是什么】“万夫莫开”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处地势险要、防守严密,难以被攻破。但很多人在使用或理解这个成语时,往往只知其后半句“万夫莫开”,却不知它的前一句是什么。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本文将从成语出处、上下文意义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万夫莫开”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原文为:
> “辽以八百人,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曹操)曰:‘此乃天子之命,非将军之功也。’……(张辽)曰:‘此乃万夫莫开之险。’”
这里的“万夫莫开”是形容战场上的地形险要,即使有万人也无法打开局面,表示防守坚固、难以突破。
二、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万夫莫开 |
拼音 | wàn fū mò kāi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防守严密,难以被攻破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述军事防御、关隘险要等 |
近义词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 |
反义词 | 易攻难守;门户大开 |
三、前后句关系
“万夫莫开”作为成语,通常出现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完整句式中。这句古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对函谷关的描写: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强调了关隘的险要和防守的坚固。
因此,“万夫莫开”的前一句应为 “一夫当关”。
四、总结
“万夫莫开”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防守严密的地点。它的完整表达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中“一夫当关”是前一句,强调了一个人把守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古代战争和地理中的实际应用,也能在现代语言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表格总结:
问题 | 答案 |
“万夫莫开”的前一句是什么? | 一夫当关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完整句子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含义 | 地势险要,防守严密 |
使用场景 | 军事、地理、比喻性描述 |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查阅《三国志》或《史记》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