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原文】一、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发表于1918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一个关于“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示了封建迷信、民众的愚昧以及革命者牺牲的悲剧。小说中,主人公华老栓为给儿子治病,购买了一个用革命者夏瑜鲜血制成的“人血馒头”,结果不仅未能救子,反而让儿子在无知中死去。而夏瑜作为革命者的牺牲,却未被群众理解,甚至被当作“疯子”对待。
这篇小说以冷峻的笔调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麻木与落后,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者的同情与对民众觉醒的呼唤。
二、关键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药》 |
作者 | 鲁迅 |
发表时间 | 1918年 |
体裁 | 短篇小说 |
主题 | 封建迷信、民众愚昧、革命者的牺牲、社会的冷漠 |
主要人物 | 华老栓、小栓、夏瑜、康大叔、花白胡子等 |
情节概要 | 华老栓为治儿子病,买“人血馒头”,结果儿子死亡;夏瑜牺牲后,其血被用来做“药”,但无人理解他的牺牲意义。 |
象征意义 | “人血馒头”象征封建迷信和愚昧;夏瑜的死象征革命者的孤独与不被理解。 |
语言风格 | 冷峻、讽刺、含蓄 |
思想内涵 | 批判国民性,呼吁思想觉醒 |
三、结语
《药》不仅是鲁迅对旧社会的深刻批判,也体现了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病态与希望。它提醒人们:真正的“药”,不是迷信的偏方,而是思想的觉醒与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