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马的原文】一、
《九方皋相马》是出自《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如何通过观察马的内在品质而非外在特征来识别良马。这个故事强调了“重质轻形”的思想,也体现了庄子对“道”与“德”的重视。
九方皋虽然不擅长用眼睛看马的毛色、形状等外在表象,但他能从马的神态、气质、动作中判断其是否为千里马。他推荐的马最终被证明是上等良驹,因此受到秦穆公的赏识。
该故事寓意深刻,启示人们在评价事物时不应只看表面,而应注重本质;同时,也反映了庄子对“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批判,以及对“内圣外王”思想的推崇。
二、原文节选(部分)
> “昔者,穆公问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之术可得闻乎?’
> 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不足任也。有若九方皋者,其于马也,天下之工也。’
> 穆公曰:‘吾安得而见之?’
> 伯乐曰:‘彼其于马也,天下之工也。’
> 穆公遂使使人召之。九方皋至,穆公问之曰:‘子之相马,何如?’
> 九方皋曰:‘臣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 穆公曰:‘善。’
> 于是,九方皋相马,得其骏者,以献穆公。穆公大悦。”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庄子·外物》 |
主角 | 九方皋、秦穆公、伯乐 |
核心思想 | 重质轻形、识人识马贵在内里 |
九方皋的特点 | 不重外貌,专注内在气质和能力 |
秦穆公的态度 | 初怀疑,后信任并重用 |
故事寓意 | 不应以貌取人,应注重内在品质 |
哲学意义 | 体现庄子“道法自然”“内圣外王”的思想 |
四、结语
《九方皋相马》虽为寓言,但其内涵深远,不仅展现了古代相马技艺的高超,更传递出一种超越表象、追求本质的智慧。这一故事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识人、辨物、处事时,应更加注重内在品质与精神实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之上。